近日,博士生学习年限是否应该设限,又以几年为宜被社会广泛关注热议,《中国科学报》就此特邀请相关专家、管理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,体育买球官网孙新波教授应邀接受采访。
采访中,孙新波教授结合教学经验,提出博士生的培养务必注重质量和创新,时间是保证培养质量提升和博士研究创新的一项关键要素,认为4-6年是比较合适的修业年限,在4-6年的时间内应该完成从文献、选题、开题、中期,一直到答辩的所有环节工作等主要观点。就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提出的导师在指导博士生方面存在哪些问题,孙新波教授指出这需要导师从哲学层面入手,深入探索和研究指导博士生的本体论、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,尤其是方法论,可能有一些导师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,忽视了方法论的指导,这是导致博士生创新性不够的一个原因。在管理学科,国际上一些高校特别注重对博士生进行管理哲学的训练,其目的在于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思维,而研究内容的创新是博士生自己的事情。另外,导师应该给博士生搭建更多的与实践接触的机会,既要鼓励博士生多做“无中生有”的原创研究,也要引导博士生扎根我国实践深入研究。
“制度创新永远有无穷的机会,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一些高校的做法,具体方法不一而足,各高校可以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探索适合学科和培养要求的方法。”孙新波说。
同步报道:
科学网:
http://news.sciencenet.cn/sbhtmlnews/2020/8/357292.shtm
中国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p00v-vFgmO152h85vae1Q